1丫1丫幽~

 

【15读文笔记】《心理罪》被绝望淹没

很久以前的书了,最近才突然有了要在腐圈火起来的节奏。

我也是因为盗墓季播剧,然后看到心理罪的网剧,然后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个遍。


卖安利的话也无非是写的不错,值得看,具体怎样还真的不好说。

一是怕剧透,二是无法概括。

就犯罪题材来讲连环杀人觉得是很吸引人眼球的,因为框架够大,不会像短篇一样无法展开,而导致不怎么过瘾。

但一说起犯罪题材,就很容易想到十几年前的港片,类似于《鉴证实录》。

其实这种题材也是早就被很多人写烂了,动机、行凶手法、调查过程以至于结局,看书的时候都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但是,带入凶手去逆向推测还是不特别常见的。


再说故事的整个气氛,压抑,黑暗。

其实到现在这个年龄,这本书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描述,已经不能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感了。

毕竟在网络发达的时代,我们有意无意中会接触到很多自己想知道或不想知道的东西,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惊讶了。但是,压印与绝望还是能感受到的。

书跟剧不同,完全不吝啬于发便当,男主身边的朋友也是一拨接一拨的换。

在我们用惯有思维去推测,某个角色不该死的时候,往往会出人意料的被结束生命,这也是故事压得人喘不过气原因之一。

好人并不一定能逃过劫难,但坏人最终会被绳之于法。

尽管如此,却不觉得能看到希望的光,往往在这个时候,总会格外理性的想到这只是作者人为的想给我们留下希望。

尤其是《暗河》与《城市之光》的结局,男主确实想开了挂一样。

其实从《教化场》的结局就已经看得出了,无法被法律制裁,那么即使是正义的一方,也不得不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罪犯了。

但方木对孙普的一枪在情理之中,可是之后对付梁四海与陆家村,以及抓捕江亚,在整个过程中运气的成分似乎占了过大的比重。

谈不上喜欢,但是印象比较深刻的是《教化场》,这种类似从小开始塑造他人性格的事情,以前不是没想过,只是被写出来之后觉得自己曾经以为的太过于单纯,如周、杨两人一样,他们所预想的结果,和人们遭遇之后发生的改变并不相同。

相比之下,《暗河》除了梁四海的下手狠毒,其他部分并不太戳人,包括肖望的背叛。

无人可信,所有人都有秘密,即使相互信任也无法全盘托出。

再来就是《城市之光》,以彼之道还施彼身。不得不说,看这个故事之前从没想过这有什么不对。但方木的话确实值得警醒,这样的以暴制暴,只能让社会变得更加不安定。自己被坑骗之后,先是期待城市之光来惩罚罪恶,然后慢慢会变为自己动手。

恰巧看书期间,遇到网络大肆转发呼吁将拐卖妇女儿童的犯人直接判处死刑。我们以为这样可以吓住那些人,进而阻止他们犯罪。但作为普通的正常人来讲,我们不会想到这样的执法力度,会逼迫那些拐卖犯在即将败露之际,直接灭口。结局可能会是,拐卖事件减少,可一旦被拐必死无疑。

所以很多时候相对于性善论,我更倾向于性恶论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无知的人总会最可怕的。